索引號: | 11330600002577014T/2022-231623 | 公開方式: | 主動公開 |
發布機構: | 市政府辦公室(研究室、機關事務局) | 公開日期: | 2022-08-31 |
主題分類: | 環境監測、保護與治理 | 發文字號: | 紹政辦發〔2022〕21號 |
有效性: | 有效 |
《紹興市江河流域生態修復和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方案(2022—2025年)》已經市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實施。
紹興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2022年8月31日
紹興市江河流域生態修復和生物多樣性
保護行動方案(2022—2025年)
為深入貫徹《浙江省八大水系和近岸海域生態修復與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方案(2021—2025年)》(浙政辦發〔2021〕55號)精神,加強江河流域生態修復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推進美麗紹興建設,率先走出人文為魂、生態塑韻的城市發展之路,結合我市實際,制定本行動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實施范圍。包括錢塘江水系紹興段(含曹娥江、浦陽江)集水區域。涉及曹娥江流域、浦陽江及壺源江流域、甬江流域。
(二)主要目標。到2025年,水環境質量更優,全部11個國控斷面和25個省控斷面穩定達到III類及以上水質,128個縣控以上斷面水質100%達標;水生態環境更美,打造60條美麗河湖,修復河湖生態緩沖帶100公里,岸坡生態化改造80公里,濕地保護率達到省定目標,曹娥江及浦陽江(紹興市境內)干支流主要控制斷面生態流量達標率達到95%以上;水生態系統更穩定,開展珍稀瀕危物種種群恢復和土著魚類資源修復,加快推進曹娥江干流、浦陽江干流、鑒湖等7大區域河湖緩沖帶修復。通過綜合措施,繪就水澈岸美、生機盎然、人水和諧、惠民宜居的江南水鄉幸福畫卷。
二、主要任務
(一)嚴控生態空間
1.嚴格河湖生態空間管控
編制實施《紹興市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暨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對重要水域實行特別保護。
牽頭單位:市生態環境局,以下均需各區、縣(市)政府落實,不再列出
制定重要河湖岸線保護與利用規劃,對河湖岸線功能區和邊界線加強管控。
牽頭單位:市水利局
全面實施以“三線一單”為核心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體系,嚴格落實生態紅線及河湖岸線管控要求,有序退出不符合空間管控要求的生產、生活活動,加大退耕還濕還湖力度,繼續推進“綠盾”專項行動,抓好問題整改銷號。
牽頭單位:市生態環境局
2.落實海洋生態空間管控
劃分海洋生態空間和海洋開發利用空間,嚴格限制建設項目占用自然岸線。編制“美麗海灣”行動計劃。
牽頭單位: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生態環境局
加強對圍填海、開采海砂等用?;顒拥墓芾?,除國家批準的重大戰略項目用海外,禁止新增圍填海項目。
牽頭單位: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3.構建綠色低碳發展格局
深入實施傳統產業改造提升2.0版,全面完成越城區印染、化工產業跨區域集聚提升,深入推進紡織、化工、金屬加工等產業數字化、智能化、集群化、服務化、綠色化升級。推進重點行業應用先進節水工藝裝備,大力推進以“機器換人”為主要內容的減污、節水、廢水處理及回用的綠色制造技術改造。
牽頭單位:市經信局、市生態環境局
推進綠色健康養殖,種養結合建設美麗牧場,高質量推進畜牧業綠色轉型升級,補齊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短板。
牽頭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生態環境局
(二)深化水環境綜合治理
1.深入推進杭州灣污染防治攻堅
積極探索退養還灘、退圍還濕,逐步改善杭州灣紹興段生態環境。深入推進“一打三整治”專項行動,努力增加杭州灣本地水生生物量。
牽頭單位:市農業農村局
開展入海河流(溪閘)總氮、總磷濃度控制,推進入河、入海排污(水)口“查測溯治”。
牽頭單位:市生態環境局
2.深化“五水共治”碧水行動
強化水環境源頭治理,推進水質高位持續改善。深化工業、農業、生活、航運污染“四源齊控”。加快城鎮生活小區“污水零直排區”升級版建設。到2025年底,所有區、縣(市)完成“污水零直排區”建設,全面實現污水全收集、管網全覆蓋、雨污全分流、運維全常態、污染全管控、水質全達標。
牽頭單位:市治水辦,市級有關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科學規劃、建設、擴建污水處理廠,新建配套污水收集管網,加快重點區域污水處理廠清潔排放技術改造,到2025年,現有城鎮污水處理廠全部達到清潔排放標準,實現污水截污納管和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基本形成收集、處理和排放相互配套、協調高效的城鎮污水處理系統。
牽頭單位:市建設局、市綜合執法局
優化氮磷生態攔截溝渠系統布局和建設,到2025年,建成農田氮磷攔截溝渠20條以上。
牽頭單位:市農業農村局
內河運輸船舶水污染物實現應收盡收,加快岸電推廣使用。
牽頭單位:市交通運輸局
3.建立健全生態用水保障機制
制定重要河湖生態流量保障方案,建立重要河湖生態流量監測預警和信息發布機制。加強水利水電、船閘等涉水工程生態用水調度管理,初定以東沙埠、黃泥橋為生態流量控制斷面,到2025年確保生態流量分別為3.95立方米每秒、0.8立方米每秒。探索建立典型河段敏感生態用水保障機制。
牽頭單位:市水利局,市交通運輸局、市農業農村局、市發改委按職責分工負責
(三)強化生態保護與修復
1.推進濕地保護修復
宣傳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濕地保護法》,加強濕地用途管制,實行濕地總量管控,健全濕地分級管理體系,逐步推進諸暨市白塔湖國家濕地公園等4個濕地公園生態系統分級保護。
牽頭單位: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在湖庫庫尾、入庫入河支流等生態緩沖攔截區和入湖口、污水處理廠等重要節點,推進生態濕地、農田氮磷生態攔截溝渠建設。
牽頭單位:市農業農村局
利用濕地生態系統降低水體氮磷濃度,維護濕地生態系統穩定性和生物多樣性,恢復自然濕地生態空間。積極引進生態修復技術,推廣水生植物浮島、生態護岸等技術應用。
牽頭單位:市水利局、市生態環境局
2.推進河湖生態保護修復
嚴格按照“守、退、補”原則,開展河湖岸線修復,鼓勵開展河道護岸生態化建設,優先采用紹興本土物種,建設河道兩側植被緩沖帶和隔離帶。
牽頭單位:市水利局、市生態環境局
重點實施以流域為單元的“百河綜治”工程,增加生態護岸覆蓋面積??茖W劃定曹娥江干流、浦陽江干流、鑒湖等7大生態緩沖帶及生態修復重點區域,制定生態緩沖帶實施方案,明確河湖水質目標要求。修建曹娥江水系、浦陽江水系等區域生態緩沖帶100公里。因地制宜開展城市景觀水系和沿河環湖生態系統修復。有效結合本地植被物種和優勢物種,構建健康的“水下森林”生態系統,逐步提升水生植物多樣性,恢復水體自凈能力和水生生物生態環境,維持水源涵養生態空間,實現城市河道水清草綠??茖W提升河湖水生生物多樣性,到2025年,曹娥江上游區域光唇魚等土著魚類種群得到恢復。
牽頭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利局等部門按職責分工負責
3.推進近岸海域生態保護修復
深入推進錢塘江紹興段生態岸線帶建設。
牽頭單位:市發改委
實施海塘安瀾工程,因地制宜推進海塘生態化改造。
牽頭單位:市水利局
實施“一灣一策”治理,到2025年,錢塘江柯橋、越城、上虞段分別建成“美麗海灣”。
牽頭單位:市生態環境局
4.推進山林生態保護修復
實施國土綠化行動和森林質量精準提升工程,到2025年全市森林覆蓋率不低于55.16%。
牽頭單位: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開展曹娥江、浦陽江等水體含沙量監測分析,在植被破壞嚴重、道路橋梁施工、土地開發整理等重點區域實施水土流失專項整治,強化水土流失防治。到2025年,水土保持率達到92%以上。
牽頭單位:市水利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交通運輸局、市農業農村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加快礦山生態環境修復工作。
牽頭單位: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5.積極建設幸福河湖
加快全域美麗河湖高質量建設。以“安全流暢、生態健康、人文彰顯、管護高效、人水和諧”五方面為載體,實施“十江水靚”“百河水韻”“千溪水秀”紹興特色工程,打造具有詩畫江南韻味的美麗河湖。深入推進曹娥江、浦陽江兩江流域江河治理,普及“15分鐘親水圈”,打造60條美麗河湖。大力推動“美麗河湖”向“幸福河湖”迭代升級,制定實施“幸福河”規劃,全面實施“十江百河千溪水美”工程,擦亮“幸福河湖看紹興”金名片。
牽頭單位:市水利局、市生態環境局
(四)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
1.摸清水生態家底
組織開展漁業資源調查,建立魚類資源臺賬和資源名錄,全面摸清資源種類和結構等家底。對浮游植物、底棲植物等水生植物和浮游動物開展調查研究。加強珍稀瀕危水生野生動物管理,加大對漁業資源增殖放流的科學指導。開展外來水生物種調查,制定外來水生物種名錄。
牽頭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利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加強珍稀瀕危和特有物種拯救保護
綜合采取繁殖保護、親本放歸和幼魚放流等方式,開展珍稀瀕危物種專項保護,實現珍惜瀕危物種種群恢復,土著魚類資源修復。開展珍稀瀕危水生野生動物人工繁育,嚴厲打擊非法獵捕、交易、運輸水生野生動物等違法犯罪行為。
牽頭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公安局、市市場監管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3.嚴格執行禁漁休漁制度
建立健全禁漁休漁制度,明確禁漁休漁范圍、時間和禁止作業方式。加強禁漁休漁管理,促進漁業資源恢復與水環境、水生態系統結構改善,發揮生物凈水、改善本地生物多樣性等功能。嚴格落實具有重要經濟價值的水產苗種的捕撈許可管理。嚴格執行捕撈漁船數量和功率“雙控”制度。
牽頭單位:市農業農村局
4.加強增殖放流的科學引導和規范管理
優化增殖放流方式,結合水域生態需求,合理確定放流種類、數量、規格和放流時間,開展不同種類生物放流,提高土著物種放流比例,促進代表性魚類資源修復。
牽頭單位:市農業農村局,市科技局、市財政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五)提升數字化監管水平
1.強化數字賦能
整合水生生物資源調查、水生態健康調查及地理信息等多元數據,構建生物多樣性子模塊場景應用,提升水生態環境整體智治水平。
牽頭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市大數據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開展河湖健康和河流水生態健康評價,配合省生態環境廳探索建立環境DNA基礎數據庫。
牽頭單位:市生態環境局、市水利局
2.提高執法監管效能
加強重要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管理,強化執法檢查,嚴格落實特別保護期禁止捕撈作業等規定。保持對涉漁“三無”船舶、違禁漁具和涉漁違法違規行為的高壓嚴打態勢。
牽頭單位:市農業農村局
探索建立水生態保護修復領域地方性法規,完善野生動物收容救護管理體系、自然保護地保護等相關法規。
牽頭單位:市司法局、市農業農村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市級有關部門按照職責分工,細化目標任務,抓好督促落實。將水生態修復和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納入美麗紹興建設和“五水共治”考核內容。各區、縣(市)政府要強化屬地責任,提出針對性舉措,抓好各項工作落實。
(二)加大資金保障。各級財政要把水生態修復和生物多樣性保護作為公共財政支出的重點領域,保障水生生物多樣性調查、水生態健康調查評價、重要生態環境保護修復、珍稀瀕危生物物種保護恢復等工作經費。鼓勵企業和公眾支持、參與水生生物保護事業。
(三)夯實科技支撐。加強科研院所水生態修復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技術隊伍建設,組建專家庫,加大專業人才培養和引進力度。開展土著魚類繁育、生態環境保護修復、新污染物溯源等關鍵技術研究。
(四)引導公眾參與。大力開展水污染防治、水生態修復、杭州灣紹興段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宣傳教育,將陸海統籌環境保護宣傳教育融入機關、學校、社區、農村等環境宣傳和培訓工作中,營造政府有效引導、企業自覺執行、公眾積極參與的良好氛圍。
(五)嚴格考核評估。建立考核機制,對確定的目標指標進行跟蹤分析,及時反映重大進展、重大問題和意見建議。嚴格環境監督執法,持續推進實施環境保護司法聯動機制,深化生態損害賠償制度改革。